【汇旺担保 公群 @hwgq】 表达传统节日的诗句

[拼音]:Maluo

[英文]:Christopher Marlowe (1564~1593)

英国戏剧家、诗人。生于1564年2月6日。父亲是坎特伯雷的鞋匠。他靠奖学金在当地学校和剑桥大学求学,1584年获学士学位。1587年本应得硕士学位,大学当局怀疑他要到法国兰斯参加天主教反对英国女王的阴谋,拒绝授予。女王的枢密院破例进行干预,证明他是为女王服务,终于获得硕士学位。文学史家推断他曾受政府之僱完成一项祕密的政治使命。

在伦敦期间,他和探险家、政治活动家罗利、剧作家查普曼、数学家哈里奥特等怀疑宗教的人结成团体,人称“黑夜派”和无神论者。他被人告密,一度入狱。1593年5月30日在伦敦附近酒店和两个人口角,被刺死,有人推测那两个人可能是政府的特务。

早在剑桥时期,马洛就开始写戏,6、7年间共写了7 部剧本,开始了一篇长篇叙事诗,写了少量抒情短诗,翻译了奥维德的《爱情诗》 3卷、卢卡努斯的史诗《法尔萨利亚》第一卷。

在他的剧作中,《迦太基女王狄多》是根据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第1、2、4卷的故事,与剧作家纳什合作,可能在剑桥写成。除主要人物埃涅阿斯和狄多的爱情悲剧外,他发展了求婚者雅尔巴斯的形象。剧中有些段落在以后的剧作中(《浮士德》)大加发展;有些手法如张冠李戴、心理恍惚、祈祷场面,显然对莎士比亚的剧作产生了影响。

可能也在剑桥时期, 他还创作了 《帖木儿》上篇(1587),次年又写了下篇。这两部戏歌颂的是“人间的王冠”。主人公是14世纪蒙古可汗帖木儿,被写成一个西徐亚(黑海以北)的游牧人,凭强烈的意志和盖世的武功征服了波斯王,取而代之。继而他又征服了土耳其皇帝和西亚一带许多君主,赢得了埃及苏丹的女儿齐诺克拉蒂的爱情。下篇继续写帖木儿征服亚欧一系列信奉基督教和回教的君主,以爱后齐诺克拉蒂之死和帖木儿本人之死结束。

这两部戏在形式上是中古悲剧,写英雄从卑微的地位上升到胜利的高峰最后衰落死亡的过程。它的主题则是歌颂征服世界的雄心。帖木儿把所征服的帝王装在囚笼里,随军出发,百般虐待侮辱;又让被征服的帝王轮番拉他坐的车乘,表现得十分残酷,被称为“上帝的鞭子”。作品的哲学基础是柏拉图的理念高于现实的思想,也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追求无限权力的要求。作品的无韵诗体雄健有力,琼森称许它是“雄伟的诗行”。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可能在1588年上演过。它是根据新译成英文的德国民间故事书改写的。剧本叙述浮士德不满足于既有的中世纪知识,为了求得魔术,把灵魂卖给魔鬼,供他驱使24年,到期他的灵魂被魔鬼劫往地狱。此剧最早的版本不分幕,大致由3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写浮士德与魔鬼订约 ,最后部分写浮士德之死,中间部分以一系列插曲形式写24年的探索新知识的经历,有人认为出自纳什的手笔。作者肯定知识是最伟大的力量,有了知识就可以征服自然,实现社会理想。但是在中古宗教蒙昧主义力量强大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人文主义代表的浮士德最终仍屈服于旧势力,造成悲剧。

《马耳他岛的犹太人》约在1592年左右上演过,仅存1633年的版本。据考证,此剧是根据当时关于君士坦丁堡一个犹太人的传闻和土耳其人进军马耳他岛的事蹟写成。这出戏写土耳其苏丹要马耳他纳贡,马耳他总督决定由岛国中的犹太人负担。富有的犹太人巴拉巴斯拒绝捐献,他的财产房屋被充公。他为了报复,设计杀害了一批人,包括自己的女儿和她的情人,又勾结土耳其佔领者,使自己成为总督,然后设计陷害土耳其的首领,自己却堕入预设的沸镬中丧命。

作品的中心人物是那个一意追求无限财富的犹太人。根据剧中人玛基维里的开幕词、戏剧的结尾以及人物的刻划,看出作者对文艺复兴时期的金钱崇拜是抱批判态度的。但作者又认为前后一致的犹太人还是胜过随风倒的基督徒。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明显地受到此剧的影响。

《爱德华二世》于1593年上演,是一出历史剧,写14世纪初英国爱德华二世登位后,听信宠臣迦维斯顿,引起诸侯叛乱;迦维斯顿被处死后,国王又宠信斯本塞,与王后疏远,引起后党叛乱,最后逊位,并遭杀害。这出戏反对像莎士比亚笔下的理查二世那样的柔弱任性的君主宠信佞人,导致封建内讧和自己的悲惨下场。此剧一扫前此冗长的台词,对话精练,情节紧凑,说明作者的艺术技巧已渐成熟。

《巴黎的大屠杀》是一部未完成的剧本,只写了3幕,以法国16世纪70年代迫害新教徒的圣巴讬罗缪节日大屠杀为背景,写信奉新教的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和天主教势力的代表吉兹公爵之间的斗争,并暗示法王和英女王的同盟关系。这部作品有强烈的反天主教倾向和现实政治意义。

马洛的叙事诗《希罗与利安德》也未写完。全诗共6章,马洛只完成两章,其馀4章由查普曼续成。诗用双韵体,根据后期希腊传说,写爱神的女祭司希罗住在赫勒斯滂(今达达尼尔)海峡欧洲一侧,与对岸青年利安德相爱的故事。利安德经常在夜间由希罗的灯光指引泅水过海和她相会,一夜灯光被大风吹灭,利安德泅水淹死,次日希罗发现后也投海殉情。这首诗歌颂了年轻人纯洁的爱情。

此外,马洛的抒情短诗《热情的牧羊人致情人诗》也很著名,它歌颂理想的爱情,有人(据传是罗利)写了《答牧羊人》一诗,讽刺这种理想化的爱情,指出它在生活中是不能实现的。

马洛对英国戏剧发展的贡献在于革新了中世纪戏剧,在舞台上创造了巨人性格,反映了时代精神,富于时代气息。他的作品热情奔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戏剧结构松散,但能打破悲喜剧的界限。无韵诗体经他锤鍊,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他不仅为莎士比亚创作铺平道路,他的作品本身也是英国文学中的奇葩。

参考书目

Harry Levin, The Overreacher, Cambridge,Mass.,1952.

J.B.Steane, Marlowe,A Critical Study, Cambridge,1964.

更多信息: 担保